您当前位置: 首页   /    党建思政   /    工作动态   /    正文

工作动态

社会实践 || 我们“刺桐·凝心”理论普及宣讲团赴泉州市开展融合式社会实践

来源: 发布时间:2025年07月09日 14:52 浏览人数: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引导青年学子在实践中坚定文化自信,厚植家国情怀,凝聚民族团结进步力量20257月4日至7月8日,我们“刺桐·凝心”理论普及宣讲团赴泉州市开展“刺桐树下话同心,海丝起点续新篇”社会实践活动。

一、闽台寻根悟同源文化,海峡情深续血脉传承

抵达泉州后,实践队便走进中国闽台缘博物馆和泉州侨批馆,探寻闽台文化渊源,感悟两岸同根同源的深厚情谊。在闽台缘博物馆,一件件珍贵展品、一幅幅历史图片,配合数字互动装置,让成员们在沉浸式体验中,深刻感受到两岸“地缘相近、血缘相亲、文缘相承”的紧密联系。

在侨批馆,一封封侨批信件记录着闽南侨胞的奋斗史,见证了海外游子对家乡的赤子之心。成员们仔细阅读侨批内容,了解侨胞在海外的生活状况和他们对家乡的贡献,感受到华侨华人对祖国的深厚感情。

通过此次寻根闽台之旅,实践队成员们纷纷表示要珍惜两岸同胞的血脉亲情,积极促进两岸交流合作,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贡献自己的力量。

二、非遗传承守匠心技艺,巧手精工续民族瑰宝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联结两岸同胞情感、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纽带,实践队先后走进泉州非物质文化遗产馆和泉州木偶剧院,开启文化寻根之旅。在非物质文化遗产馆,成员们穿梭于“物华之美·民间瑰宝”“泉腔之韵·晋唐遗响”“天工之巧·匠心营造”等展区,近距离观赏永春纸织画、安溪竹藤编等经典项目,并在传承人陈红萍女士的示范下亲手体验竹编技法,感受“指尖技艺”背后的匠心与坚守。

随后,实践队前往泉州木偶剧院,欣赏提线木偶经典折子戏,随后与木偶表演者杨老师面对面访谈,就学艺经历、表演技艺、剧目创新等话题展开交流,并在杨老师指导下尝试操纵木偶。指尖微动,木偶翩翩起舞,成员们在一拉一扯间体悟到“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的执着,也见证了非遗在新时代的活态传承与创新发展。

三、志愿讲解扬华侨精神,青春之声颂家国情怀

为追溯华侨奋斗历程,传承和弘扬华侨精神,实践队走进泉州华侨历史博物馆,开展红色研学与志愿讲解活动。成员们依次参观了“出国史馆”“泉州人在南洋”“故土情深”三个主题展厅。泛黄的侨批、斑驳的老照片,生动再现了华侨远渡重洋、艰苦创业、心系祖国的感人故事。

在专业讲解员的培训和现场集体备课的基础上,实践队成员纷纷化身志愿讲解员,分区域、分模块为无法预约到讲解员的游客讲述华侨历史,传递习近平总书记“爱国、爱乡、爱家人”的深刻内涵。实践队以志愿讲解的方式,将前两日所学所感转化为实际行动,讲好华侨故事,传播中华文化。

四、社区调研促民族团结,基层共治绘中华同心圆

源淮社区作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在构建“互嵌式”社区环境,促进各民族“三交”方面积累了丰富经验,实践队走进源淮社区,开展“刺桐花下民族亲,源淮巷里和谐新”大学生进社区主题实践活动活动以“四个一”(即一场经验共享、一期廉书共读、一项团结共赛、一次交流共话)为载体,创新校社联动范式,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和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贯穿始终,让实践队成员走出校园,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紧密结合,感受新时代下社区发展的新脉搏深化校社联动,为基层治理贡献青春力量,为民族团结进步事业添砖加瓦。

此次社会实践以文化为纽带,以实践为载体,带领青年学子在闽台寻根中厚植家国情怀,在技艺传承中坚定文化自信,在志愿讲解中弘扬华侨精神,在调研实践中促进民族团结。实践队员用脚步丈量文化厚度,用讲解传递精神力量,用行动凝聚团结共识,真正实现了知行合一、学以致用。未来,002cc白菜资讯“刺桐·凝心”理论普及宣讲团将继续以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引,深耕八闽文化沃土,讲好中国故事,为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贡献青春力量。

 


上一篇: 社会实践 || 福商学子凉山行:志愿同行助凉山 青春担当绽异彩
下一篇: 社会实践 || 青春镜语绘池潭,步履丈量助文旅